马头岩与牛栏坑

2018-5-3 12:01
82730
牛栏坑与马头岩.jpg
“奇种天然真味好,木瓜微酽桂微辛”,武夷山慧苑岩上的一棵茶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那是一棵树型灌木类,枝叶半开展,叶长椭圆形,叶肉厚,叶面较光滑,叶色浓绿的茶树。正巧,午后的阳光照在了这棵树上,青叶散发着桂花香气渐渐浓郁,又带着些许的辛香,这棵茶树被选定为繁育对象。
因其成茶香气、滋味似桂皮味,又被命名为肉桂,并且被确定为武夷山的名丛佳品,大量种植。
种植在悟源涧、桂林岩、三仰峰、天游峰、九龙窠、竹窠等等山头、坑涧中的肉桂成茶香、味独特,品质上乘。而牛栏坑、马头岩的品质以喉韵醇爽与个性张扬更是各领风骚,独占鳌头。

“马头岩”区域内的土壤含砂砾量较多,土层较厚却疏松,通气性好,有利于排水,且岩谷陡崖,岩岗上开阔,夏季日照适中,冬季挡冷风,谷底渗水细流,周围植被较好,形成独特的正岩茶必须的土力。条索紧结,色泽褐绿,油润有光,嗅之有甜香。茶汤香气清爽,汤色金红透亮,微有幽幽花香。入口醇厚回甘,咽后齿颊留香;汤色橙黄清澈,色泽褐绿,油润有光,部分叶背有青蛙皮状小白点。相较于“牛肉”,香更细,水更软。
马头岩在天心岩的南面,两岩仅隔一条小山谷,山上树木低矮,视野开阔,四周群山环绕,马头岩就像是群山中圈就的一个大大的马厩,山的正中位置站立着五匹低头食草的马,前方是一个长长的马槽。山的东、西、北三面以坑、谷为界。南面通往悟源涧,再上天游峰。
九曲溪的最高峰三仰峰在马头岩的西边,三仰峰向东流出的众多小溪,还有从天游后山岩壁中渗出的甘泉一道汇集到了悟源涧。曲径通幽的悟源涧,凉风习习,涧水哗哗作响,深壑陡崖让流水声变得更加动感。流水绕着马头岩边缘,大的支流流到兰汤。
马头岩的阳光来的很早,去得也有些迟,整个山头阳光普照,悟源涧的凉风捎带着水汽,散散的罩在它的头上,让太阳少了些热烈。阴雨的日子,山中的雾气升腾到了马头顶上,化成了一团一团的云雾,浮动着,盘绕着,时而又被微风压了下来,马头变得朦胧。当阳关透过云层的一刹那,云雾变浅了、变薄了,马儿也似乎动了,就连马头下的磊石精舍也似乎飘动了起来。
马头上的肉桂,享受着暖暖的阳光,汲取着脚下砾壤中被山泉溶解后的丰富营养液,然后尽情地释放着如桂皮般浓郁的、辛锐的体香,释放着甜、滑的乳香,释放着岩骨中的那股韵味。
“牛栏坑”凭借其山场、气候、成为“三坑两涧”的核心产区之一,以“肉桂”闻名。“牛肉”内敛而醇厚,恰似老牛谦逊恳切,其名可谓巧妙。条索紧结壮实,如同扭紧的神索,色泽绿褐润泽。有浓郁而持久的桂皮香,汤色橙黄明亮,滋味醇厚内敛,回甘明显。润喉舒爽,齿颊留香,喝过方解其味。
牛栏坑在天心寺东边的后山下,坑下方的山口稍大,尔后由外向里逐渐变窄、变陡,然后一直沿着石阶往上,再通往天心寺,在缺少交通工具的年代,牛栏坑是山外香客们的必经之路。
天心寺后山北斗峰附近岩壁中渗出的山泉,一大部分汇集后流向流香涧,只有少量的流往牛栏坑,这些水流加上坑内渗出的岩泉汇合,先是在坑的左侧流淌,尔后又绕了个弯往右侧流向了山口。
牛栏坑的盆栽式茶园,以这水流绕弯处附件最为密集,这里的茶园是最陡的,我无法想象武夷先民会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在大石上用石块垒砌茶圃,一个茶圃只种十几棵茶树,甚至只是一棵茶树也搬来成百上千块方石围起来。
春天,下雨时,牛栏坑狭窄之处特别阴冷,刚转晴时,两侧岩壁上溅起的水滴,又让坑内下起了细雨,牛栏坑还是有些阴冷。牛栏坑只有在正午前后几个时辰里才照着太阳,即使是晴朗了几天,崖壁已经很少滴水,清晨与傍晚时牛栏坑还是有些阴冷。
我曾经怀疑,牛栏坑狭窄之处,阴暗又潮湿,种肉桂适合吗?陆羽《茶经》“茶之源”记载:阴山坡谷者,不堪採掇,性粘滞,结瘕疾。仔细想想,陆羽所处的那个年代是没有乌龙茶的,更没有用炭火几道烘焙,焙到中足火的工艺。
牛栏坑内,已经没有了牛的身影,牠们留下的踪迹被埋在了茶树底下。
牛栏坑的肉桂,有水金龟相伴,珍惜着每一缕阳光,享受着岩泉的滋润,汲取着岩骨中的养分还有牛栏中特有的味道,尽情地释放着如桂皮般的体味,释放着带有苦、有香的浓浓的滋味滑入饮者的喉壁,让饮者喉韵醇爽,回味无穷。



分享到 :
0 人收藏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8 WuLong.net

返回顶部